在推动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开展的过程中,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不断探索党员志愿服务的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运行,将党员志愿者服务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、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,积极开展了“三化、三型”学生党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。
一、三化——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、项目化、常态化
1、规范化。学院制定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制度,要求每学期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时数不低于8小时,并将志愿服务时数作为党员民主评议的指标之一。同时,将志愿服务纳入支部评优内容,对于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党员给予表彰,树立党员志愿服务品牌。
2、项目化。学院依托专业特色,结合社会群众需求,以项目为志愿服务开展载体,以品牌凝练志愿服务特色,用项目建设促进品牌建设,先后设立了邵逸夫医院志愿服务基地、邻里社区志愿服务基地,开展了社区“药品回收”项目、“送爱老兵”项目,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社会实践中,并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载体,努力以项目为抓手打造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品牌。
3、常态化。常态化是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特征,为保障志愿活动的有效开展,学院积极构建党员之家志愿服务基地,为党员志愿活动常态化运行提供平台,实现了活动的定期开展。在此基础上,学院充分利用清明节、革命烈士纪念日、七一等重要节点开展党员活动,增强学生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
二、三型——社区志愿服务型、管理服务型、特殊人群服务型
为使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更好的结合专业优势、服务社会,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在志愿服务实践探索中,学院逐渐建立了志愿服务“三型”网络。
一是社区志愿服务型。学生党员志愿者结合居民需求,凭借自身的专业知识服务社区。如,在滨江新浦社区开展的“绿色回收、安全用药”志愿服务活动;在3月28日到下沙邻里社区开展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,活动内容结合居民需求,形式新颖,吸引了大量的社区居民参加,获得广泛好评。
二是管理服务型。党员志愿者将公共场所作为重点区域,组织开展便民利民志愿服务活动。4月4日,学生党员志愿者来到浙江省革命烈士纪念馆开展扫墓活动,并协助工作人员讲解革命先烈事迹,维护参观秩序等。每周三下午,党员志愿者前往下沙邵逸夫医院志愿服务基地,协助医院为患者就医提供引导帮助,该项活动开展以来服务时数达1500小时。
三是特殊人群服务型。党员志愿者将孤寡老人、留守儿童等作为重点服务对象,通过上门服务、长期结对等方式,给困难群众送去关心关爱。2014年以来,学院学生党员开展了“送爱老兵”活动,在杭州先后寻找和探访了多位抗战老兵,呼吁社会关注他们的老年生活,并定期前去探访慰问,倾听他们的故事,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。3月27日,党员志愿者再次来到杭州豆腐巷小区来看望抗战老兵钱青老爷爷,关心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抗战英雄。
党员志愿服务行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,生命学院将继续依托专业特色,结合社会群众需求,在实践中不断拓展志愿服务载体,努力打造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品牌。